•  
    首 頁 | 校(院)新聞 | | | | | 基層校(院) |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理論研究
     
     
    持續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時間:2022-03-18    來源:    作者:楊麗艷    編輯: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梢哉f,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一個必選項。為此,自治區提出了與全國同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即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順利實現達峰,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完善相關政策體系是關鍵

      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是一項綜合性的、跨領域的行動,涉及多個領域、各類主體,它要求各領域政策的統一協調與配合,亟需從戰略、系統和全局的高度進行安排部署,不能就碳排放來談碳排放,要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碳達峰碳中和作為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安排部署,在完善政策體系中實現“控碳”。在明確碳排放總量目標和日程表的前提下,根據國家出臺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加快制定全區碳達峰實施方案,配套出臺能源、工業、建筑、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同時,根據各重點行業的“雙碳”指標,研究出臺激發微觀主體參與積極性、踐行低碳生產生活方式,鼓勵商業模式創新以促進碳減排的激勵約束機制,盡快形成協同聯動、分工明確、齊抓共管的“1+N+X”的政策體系。

      深度調整產業結構是有力抓手

      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表明,碳減排曲線與地區產業結構密切相關,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地區服務業占比達到約70%時,碳排放才開始達峰并逐漸呈下降趨勢,目前我區依然是高碳的產業結構。因此,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在深度調整產業結構中全面“減碳”。要堅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并重,傳統產業要以節能降碳減排技術、污染治理技術創新為推動力,通過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提升競爭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間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與此同時,既要關注存量優化更要重視增量控制,對于新增的行業、項目或產能,要緊盯世界一流水平搶占低碳經濟發展的制高點,使增量部分通過領先的技術和嚴格管控,率先、全面實現低碳。對于存量要統籌安排,對因技術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導致耗能過高的行業和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增強企業節能環保的管理能力,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推動節能降碳減排。

      堅持能源革命是重中之重

      減少能源碳排放、大幅調整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依然是解決碳達峰碳中和問題的關鍵所在。為此,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2021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制定印發了《關于支持寧夏能源轉型發展的實施方案》,支持寧夏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寧夏具有發展光、風、水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堅實基礎,通過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優先推動風能、太陽能就地就近開發利用。因地制宜開發水能。合理利用生物質能。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高電網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和調控能力,加快形成以儲能和調峰能力為基礎支撐的新增電力裝機發展機制。與此同時,統籌煤電發展和保供調峰,嚴控煤電裝機規模,加快現役煤電機組節能升級和靈活性改造,在能源結構優化中持續“降碳”。

      鞏固提升生態碳匯是重要補充

      優良的生態環境具有高質量的固碳能力,能將大氣中自由運動的“動碳”轉化為內嵌于生物圈、水圈、巖石圈的“靜碳”,從而減輕大氣溫室效應,實現在提升生態系統中有效“固碳”。要嚴格落實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控生態空間占用,穩定現有森林、草原、濕地、土壤等固碳作用;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推動城鄉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嚴格執行土地使用標準,加強節約集約用地評價,推廣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持續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快建設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區,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持續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加強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強化濕地保護;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行動,全面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最新文章
     
    >>   持續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   中國共產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徑
    >>   石嘴山市工業減污降碳的創新做法與啟示——昔日“煤城”變“綠城”...
    >>   歷史自信: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
    >>   穩步推進寧夏氫能產業發展
    >>   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
    >>   深刻認識百年大黨英勇頑強奮斗的歷史意義
    >>   增強堅定不移走中國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   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
    >>   多措并舉打造新材料產業新高地
     
    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寧夏行政學院)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Copyright 2009 -2018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寧夏銀川市西夏區懷遠西路155號  郵編:750021  電話:0951-6660109  傳真:0951-2082542  Email:nxdx@nxdx.org.cn  ICP號:寧ICP備05001228-2號

    寧公網安備 64010502000204號

    欧美成人经典三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