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經濟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如何推動寧夏經濟建設開好局?剛剛閉幕的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明確部署。會議指出,2021年寧夏經濟工作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展開,圍繞推進先行區建設全面展開,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展開,確保“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好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寧夏要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提高供給體系與國內需求的適配性。
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體系是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基礎,由于產業體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致使我區長期缺乏融入“雙循環”的有力抓手,補齊產業體系競爭力不強的短板是推進“十四五”開好局的關鍵。要大力推進制造強區、質量強區戰略,聚焦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綠色食品、清潔能源、葡萄酒、枸杞、奶產業、肉牛和灘羊、文化旅游產業,夯實融入“雙循環”的基礎。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強需求側管理。通過深化改革打通阻礙生產、分配、流通、消費之間暢通循環的“堵點”,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推進養老、托育、家政等服務業規范發展,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構建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的長效機制。擴大開放合作,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深度推進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全面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打造全方位開放平臺,加強招商引資的力度,提高寧夏吸引外商投資的能力。加快推進寧夏沿黃城市群發展,使之成為推進區域互動合作的有力助推器。深化“放管服”改革,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打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圍繞推進先行區建設開好局
■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黨中央賦予寧夏的時代使命,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提出以先行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要全面落實《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關于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聚焦建設河段堤防安全標準區、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區、環境污染防治率先區、經濟轉型發展創新區、黃河文化傳承彰顯區的目標定位。準確把握構建黃河生態經濟帶和北部綠色發展區、中部防沙治沙區、南部水源涵養區的“一帶三區”生態生產生活總體布局,扎實推進保障黃河安瀾、保護修復生態、治理環境污染等10項重點任務。
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召開的建設先行區三次推進會精神,扎實推進先行區建設。首先,大力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科學布局。按照“一帶三區”總體布局,優化產業區域化布局,實現產業與區域發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按照資源要素高效配置要求,優化產業內部結構,構建完整產業鏈,促進上下游產業協同運作,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按照提升產品品質要求,注重質量管理、對標對表先進生產標準、推進標準化建設,實現產業邁向中高端、產品邁向中高檔。按照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的要求,堅持市場導向、推進品牌化經營,實現產品價值升級。按照產業融合發展要求,推動產業融合、產網融合、產城融合,實現產業整體效益提升。按照突出特色精準定位的要求,分類施策推進“九大”重點產業發展,走出一條具有寧夏特色的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子。其次,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引領先行區高質量建設。把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以高度的政治站位、責任和自覺,主動扛起生態環境保護重任,堅決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優化生態安全屏障功能,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局面。加強飲用水源地和濕地管護,大力提升城鎮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能力。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徹底消除黃河流域劣五類水質。實施污染土地治理和修復工程,推行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推進殘膜、糞污資源化利用,切實減少面源污染。再次,擴大有效投資,強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提高基礎設施通達度、通暢性和均等化水平。大力推進水利工程建設,提升“一帶三區”水利設施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區域城鄉均衡的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 作者系中共寧夏區委黨校(寧夏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 |